ban_news
首页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中国光伏产业现状分析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专业服务,每时每刻!

上海市静安区万荣路777弄1号龙盛777商务大厦1011

021-53751258

sales@eng-electric.com  扫我!加入华声电气微信平台,了解行业新动态!

行业新闻

中国光伏产业现状分析:“新周期”已来临

  DATE:2015-04-14    来源:eng    点击:

  这“新周期”的光伏产业,能否经过了马克思所说的“惊险一跳”,从而确立光伏发电的完全商品地位?

  将当前发展阶段定位为“光伏新周期”,这应是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空划分点。中国光伏已经到了可以开始讨论从量变到质变的时候。如果那时对这一思考还不那么确信的话,现在则是坚定的,因为光伏市场在快速变化,因为分析当前光伏产业,既要看到看得见的变化,也要看到看不见的变化。

  一、对“光伏新周期”的理解

  首先,这个新周期一定不属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中幼稚、成长、成熟、衰退任何一个时期的结束和另一个时期的开始,如果一定要借用这一理论,笔者以为光伏产业尚未进入“幼稚期”。因为光伏发电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商品,光伏产业只有经过了从非完全市场化到完全市场化的蜕变,才能确立光伏发电商品的市场竞争地位,才能进入“幼稚期”。

  其次,既然提到“光伏新周期”,则何为“新”,何为“旧”?

  在时间划分上,笔者以为时间的划分点应在2013年。纵观全球光伏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规模发展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高速发展于2004年,当前正处于从2011年中期开始、持续时间约5年的产业整合阶段。更具体地说,处于经过2013年产业整合的最低谷进入深度整合时期。

  在性质划分上,应当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光伏产业整合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二是光伏产业开始了从非完全市场化向完全市场化过渡的时期,正所谓开始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时期。

  所以说光伏产业还在“前幼稚期”,是因为光伏发电由于补贴的存在,所以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商品。对于能源的选择,早期人类由于选择的唯一性是不计成本的,即在确立某种能源的产品属性同时就确立它的商品属性。现代人类为了能源供给的稳定和能源消耗对环境的保护创造了多种选择,并且不得不通过承担补贴成本方式来探讨它的商品属性。光伏发电就是选择之一,所以,光伏发电只有经过取消补贴过程,才具有完整的商品属性,才能进入“幼稚期”。

  二、“光伏新周期”已经和可能的变化

  “光伏新周期”开始了光伏产业地位从探讨到结论的发展阶段,虽然它的发展难以超越一般产业的发展规律,但是由于传统能源、其它新能源、不同技术路线多重竞争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得发展速度、结果超出人们的想象也是可能的。无论何种结果,都是决定光伏产业历史地位的根本性结果。

  伴随“光伏新周期”的到来,人们已经能够确信和能够感受到的变化是这样一些:

  光伏产业从非完全市场化到完全市场化正在加速转化中。未来几年,主要光伏发电应用国都在忙着同一件事情:降低补贴标准、改变补贴形式。2014年的印度,在提出到2022年实现100GW的同时坚定地推行招标制;2015年的日本,10kW以上的产业用光伏发电收购价格将自32日元降至27日元;2016年的美国,光伏投资税收抵补率将从30%下降到10%;2017年的德国,光伏上网电价补贴将改为竞拍方式发放;当前的中国,无论传说中的补贴电价下降消息是否属实、下降幅度多少,不久前发布的《能源局关于征求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意见的函》已经明确:光伏电站指标发放,将“采取招标等竞争性方式选择”。总之,各光伏应用大国都在极力推进“降低补贴标准、改变补贴形式”,光伏产业正加速从非完全市场化到完全市场化的过渡。

  光伏产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会否变为现实。多少年来,中国人一直在呼吁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但现实是残酷的,完成这一梦想还需时日,因为大量的“中国制造”还停留在国内消费市场和国际低端消费市场。光伏产业则完全不同,它从在中国规模化诞生那天起,就是服务国际市场需求的。从2004年起步到2008年,中国光伏就实现了全球产能第一,产品99%出口,2010年就实现了产品占据全球市场60%的份额,并持续保持至今。今天的中国光伏,如果在“光伏新周期”能够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在产品加工环节,继续保持全球60%甚至更大市场份额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在应用环节,虽然目前中国企业在境外市场的份额还很少、增长速度也有限,但是正在通过直接投资、收购境外企业方式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同时,如果无需补贴的光伏多用途产品能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快速发展起来,中国光伏从光伏大国到光伏强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不是没有可能的。